“工学结合”模式下工程勘察专业质量评价体系
工程勘察专业是为了培养高级工程类技术型人才的学科。学生可以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等方面的工作。由此可见该专业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较为紧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工学结合”为现代专业教学中一种比较先进的人才模式,即将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这种培养模式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学校和企业中达到了两利的效果。对学生而言,将理论知识以更直观、更系统的方式教给他们,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方法,学生对社会和生产岗位的适应能力也会增强。对企业而言,将生产模式更快的教与学生可以提高企业效益,帮助企业引入新的人才。这种由学校、社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涉及到行业协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将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更紧密的对应起来,学生的就业方向就更加明确,竞争力也会更强。这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内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所对应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也与传统的形式有显著差异。新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有一个很好的参考和评价,所以要予以重视。 一、评价指标的分析和设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涉及到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其他社会组织四个方面。所以评定指标要在这四个方面设定。 (一)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和学习方面的情况,评定指标设定时可以从思想道德、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等三个方面来确定。主要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 思想道德是所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思想道德主要包括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还应该包括是否遵规守纪、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是否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内容。 基础知识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是否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再学习能力。文化基础知识包含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再学习能力即是否具有独立调研、综合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 专业技能是学生对专业课掌握的情况。包括专业课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 (二)企业评价 企业评价主要是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过程的考察。包括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重点考察学生的工作能力。 职业素质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岗位素质,主要包括是否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否遵守企业行为规范和行业道德规范;是否满足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行业眼光、思维能力、行为方式、创新潜能,是否适应高技术含量工作,是否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 工作能力评价包括是否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包括熟练运用职业岗位主要工具的能力、基本的试验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掌握应知应会的技术规范能力等;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起来心应手,对职业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和自信心,能很快进入角色;是否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百折不挠的职业作风和快速应变、理性分析的综合能力;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创新性建议并被采纳;是否能根据岗位能力需要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寻找规律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行业协会评价 行业协会是原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它不属于政府的管理机构系列,而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行业协会在这里是联系企业和学校的社会中介组织。它可以将企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告知学校,让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也可以将学校培养的新的技能型人才引入企业,使企业提高效益。行业协会的枢纽带作用不可或缺。工程勘察专业的行业协会是勘察设计咨询行业的社会团体。 行业协会评价主要是针对学校所设专业、企业所提供的岗位,看专业所设理论课程、顶岗实习岗位是否能够最大的发挥“工学结合”的优势。 (四)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主要是评价社会对工学结合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包括就业竞争力和用人单位评价两方面。这里重点评价就业竞争力。 就业竞争力包括一次签约率、自主创业能力和综合就业率,这些能够直接反映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程度,也能体现学生被社会接纳的程度。 用人单位评价包括毕业生整体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主要体现在是否具有多岗位工作能力和跨专业转岗能力,是否能够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等。 二、评价体系的确立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但主要体现在对最终结果的评价上,即对学生的学校成绩及企业职业技能的质量评价上。根据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分析和设定,工程勘察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可设定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17个。评价单位的权重分别是学校评价35%,企业评价35%,社会评价20%,行业协会10%。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级可分为优、良、中、及、差五个等级。评定总得分大于85分的为优秀。评分在85-80分的为良好,79-70分的为中,69-60分的为及格,小于60分的为差。具体表格如下。 评价单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思想道德 思想品质(10分)学习态度(10分)英语能力(10分)计算机能力(10分)再学习能力(10分)专业技能 理论知识成绩(25分)技能考核成绩(25分)学校评价基本方面企业评价职业技能(20分)创新能力(30分)再学习能力(30分)行业协会评价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50分)企业岗位 岗位设置(50分)职业素质 职业道德(20分)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 签约率(30分)自主创业(30分)用人单位 整体素质(20分)岗位胜任能力(20分)评价等级 总 分社会评价 三、评价体系应用时的几个注意事项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用于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但工程勘察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仍使用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指标体系与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要求不相协调,对“教、学、做”相结合评定没有定量的要求。另外,个别学校所有专业使用同一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没有针对性。因此,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一)评价系统要具备科学性特点 工程勘察专业需要的是能够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才,那么在评价体系的制定上,就要考虑这方面的人才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并量化,这样才能全面反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这里的科学性就体现在了评价指标要能够反映人才需要的根本性、服务的宗旨性、就业的导向性。科学性还体现在评价指标的设置能够进行定量或者定性的评价操作,能与日常教学管理、企业管理相结合,并且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成绩及专业技能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 (二)考虑因素要全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不仅是学校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还会涉及到企业、行业协会及其他社会组织,这几个方面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既要对学生在学校的成绩进行评价,还要兼顾企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以及行业、社会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其中,企业在“工”的评价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学校在“学”的评价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所以评价指标不仅要素要齐全,还要有重点,并且各要素间要独立且具有代表性。 (三)必须要采用量化评价 传统的评价体系中的每个要素可能只是用文字来评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缺乏对培养质量的定量描述。这样评价结果和培养模式的改进是脱节的,没有明确的改进方向。所以我们要按照各方面的比重采用打分制,以便更加详尽的描述评价质量的好坏,便于后期对培养质量评估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四)评价因素的可变性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变化发展的特性,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也要考虑当前实际、长远发展及分步实施的关系,做到结合当前实际、符合时代的特色。 在评价体系应用时,只有注意了这几个方面,才会更符合实际情况。 四、总 结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必须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以满足社会需求。相应的也要求不断构建更加合理、更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并满足社会需求。
文章来源:《工程勘察》 网址: http://www.gckczz.cn/qikandaodu/2021/0220/390.html
上一篇:风电厂工程风机安装工艺探讨
下一篇:探析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研究